淺談街頭塗鴉文化

— 沂藝術 2021年3月19日

假如說,你經過一個人流不多的嚴密角落,剛好看見一個年輕人拿著噴漆,搖搖,對準,準備在一大幅灰色的水泥墻壁上進行塗鴉。你會上前阻止他?告發他?還是尊重他創作的自由呢?

1970、80年代的紐約:塗鴉崛起

1970年代一種新的塗鴉形式出現在紐約貧民窟,稱為「標記(Tagging)」,以重複使用單個符號或一系列符號來標記區域。為了吸引注意,這種塗鴉通常出現在城市或社區中心。塗鴉之後很快演變成跟幫派罪案相關,作爲識別某區域為自己的勢力範圍、紀念死去的成員、吹噓(通常跟罪案有關)作爲、挑戰敵對幫派的武力鬥爭的戰書、在中產社區表達對不公的意見等等。常見於公共空間,如地鐵、廣告牌和牆壁。

1971年,當《紐約時報》發表有關TAKI 183的報導,他是最早成名的塗鴉藝術家之一。作爲一個希臘裔的小孩,他住在曼哈頓哈林北部的一個社區,成長於一個充滿古巴、多米尼加、波多黎各人的小數族裔的環境,一街之隔就是一個當地幫會的總部。標記TAKI是他的本名Demetrius的異化,183是他的門牌。TAKI 183作爲第一個被報導的紐約塗鴉藝術家,這代表一個次文化正式受到主流關注,走入公衆的視野,使塗鴉開始產生變化,在接下來五年,塗鴉發展成色彩鮮艷、風格化的壁畫形式。值得一提的是,TAKI 183終其一生對新興的形式毫不熱衷,都是維持他一貫「標記」的手法。

1980年代末期,浪漢和鐵路工人在紐約的火車上的塗鴉為當代塗鴉藝術的開始。這種塗鴉又稱爲「綽號(Moniker)」,用白色蠟筆留下故事與人分享,偶爾會出席一些字句。許多藝術家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設計,有時會寫出他們來自的地區或「綽號」​​產生的日期等等。也有傳説是一名郵差爲了記錄自己發信的路綫,所以在街道上留下塗鴉。

儘管當時紐約鐵路局和警察積極打擊塗鴉行爲,絲毫不能阻止塗鴉藝術的興起。塗鴉藝術家Dondi White除了迎合流行狂野的塗鴉字體,他更寫出創造一種重視易讀性的原始大塊字體,這種風格至今仍在街頭隨處可見。70年代末,Lady pink以圈内稀有的女性身份而被關注,她以塗鴉作爲叛逆和自我表達的手法,爭取女性平權。她說「塗鴉不是一個男生俱樂部」,後來她真的成立了女性塗鴉藝術家團體Ladies of the Arts。

當「標記」成爲了主流,藝術家Futura帶起了抽象塗鴉的風格。因爲塗鴉的技法、規模、設計的發展都達到了高水平,使創作上有更多元、創意的空間。脫離一貫塗鴉以字母為主、線條感重、顔色對比强烈的習慣,他加入大量的色彩在更大的範圍塗鴉,曾經一次使用超過五十罐噴漆。以幼細的線條、點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視覺衝擊力,使塗鴉增添一份油畫般的層次感。

蔓延到法國的塗鴉藝術

在歐洲,塗鴉風潮被有「模板塗鴉(Stencil graffiti)之父」的法國塗鴉藝術家Blek Le Rat發揚光大。他年輕時在紐約時被當地的街頭藝術吸引,之後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街頭藝術創作。剛開始,他的藝術主要是在探討使用藝術和公共空間的關係,他的藝名和代表性圖案便是老鼠。Blek Le Rat的「Rat」和art是易位構詞,他認爲老鼠是最能在城市裏自由穿梭的,它們更能引起人的關注和恐懼,甚至在衛生政策上刻意被當成城市的敵人。他的理想就是像老鼠一樣,用藝術「入侵」城市,把街頭藝術的「瘟疫」散播在城市的每個角落。一向行蹤隱秘的他,在1991年被複製名畫樣版時被法國警察逮捕,至此外貌、真實身份徹底被公開。此舉不但沒有消磨他在公共空間創作的熱忱,更使他的發展了一套更快速完成街頭塗鴉的方法,減低被抓的風險。漸漸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都能發現他的蹤影。成名之後的他亦把關懷涉及貧窮、街頭露宿者等社會議題。

Blek Le Rat的被稱爲「游擊隊藝術運動」(guerilla-art movement)的先驅 。事前先預備好模板,在現場以噴漆處理加工,使塗鴉可以在短時間内完成、快閃,以免行蹤被發現。這創作形態和行為也是當代街頭塗鴉藝術家Banksy(班克斯)和Invader(入侵者)運用的方法。

Banksy

英國塗鴉藝術家Banksy是目前藝術界最受關注的人之一,除了因爲他身份還沒有別公開,更因爲他作品充滿政治、諷刺等社會意味。他成名於在中東旅行時,在以色列伯利恆牆上的九幅作品。他本人執導講述街頭藝術的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(中譯:畫廊外的天賦)的紀錄片,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。正如片名,Banksy的行爲就是一直在挑戰當代藝術物質化、商品化的形式,在資本主義下,畫廊和拍賣行定義了藝術的價值,Banksy用街頭創作探討藝術的本質。他在畫廊、藝術買賣不會出現的戰地、貧民區創作,代表他跟主流藝術圈的切割;他甚至把作品混進知名藝術館羅浮宮、倫敦泰德美術館等,最高記錄八天不被發現下得以展出,表達藝術是民主,不應淪爲收藏夾們的遊戲。他最廣爲人知的行爲是在蘇富比藝術拍賣會上,在成交時把碎掉代表作Girl With Balloon(中譯:手持氣球的女孩)。

塗鴉漸漸與各種藝術場域。時尚圈看中塗鴉中年輕人自由和不羈,如路易威登推出以塗鴉字體的Graffiti Alma 、塗鴉藝術家凱斯·哈林(Keith Haring)標志性的圖案與各大品牌合作聯名系列,使本代表弱勢發聲的塗鴉藝術變成了消費的對象。

塗鴉也演化成公共藝術,作爲美化社區和旅遊項目之用。如美國的聯邦藝術計畫(Federal Art Project)使用塗鴉為社區繪畫壁畫,造成了美國本土社區的獨特風貌。這被視爲是城市藝術的形式,雖然公共滋擾依然是令人關注的問題,但這風潮風靡全球,在歐洲、墨爾本、亞洲各地都出現了塗鴉墻,也吸引遊客觀光。

其實,塗鴉正是它借「標記」行爲對公共空間的使用提出「公共空間是什麽? 」、「誰可以使用?」、「如何使用?」等等疑問,挑戰公共空間的用途。塗鴉將公共空間的使用權歸還給公眾,在牆上塗鴉,代表了公眾可以自由使用空間。不需要像廣告看板,要先花錢把租下空間。

有別於一般在藝術館裡的藝術品,街頭上五彩繽紛和充滿玩意的塗鴉,表達了塗鴉藝術家的思想和理念。這種藝術行為融合在各個不為人知的角落,成為城市風景的一部分。

圖一:Lady Diana, Tate Modern 2006 © Blek Le Rat

圖二上:Futura 80s © Futura

圖二中左:Black and white rats / rats by Blek Le Rat ; Paris 1983 ©R. Klatzman

圖二中右 :Sheep Blek Le Rat © Blek Le Rat

圖二左下: © Blek Le Rat

圖二右下:Artist Futura © Futura